五餅二魚

查經 (約翰福音6章1-15節)

經文背景

6:1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
6:2 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
6:3 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
6:4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何時:這事以後(上文:耶穌在猶太人領袖前見証自己是神的兒子)、將近逾越節、可能已事隔一年。

何處:離開了耶路撒冷、加利利海的另一邊。在山上。

何人:耶穌、門徒、許多人

為何:為何許多人跟隨他?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

耶穌的考驗

6:5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6: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
6:7 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6:8 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6:9 「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這段落有三句對白

1:耶穌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2: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3: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各句對白的原因和動機是什麼呢?

1:要試驗腓力
2:看見難處,說出來。
3:看見所有,呈獻出來。

思想這三句對白,我們最少可以有三點反思:

1:耶穌不是問「我們夠錢買給他們吃嗎?」,但腓力就想起「多少錢」的問題了。似乎當面對問題時,我們都傾向想起「錢」,或神以外可以依靠的「東西」。

2:二十兩銀子約為當時一個工人大半年的工資,以香港最低工資計,即 $37.5 x 8小時 x 24日 x 6個月 = 港幣 $45,000。經文說當時有五千人,但馬太福音說這單是男人的數目,所以估計總人數可能達二萬。可以想像當時要餵飽他們是需要巨量資源和人力物力。腓力的意思是眼前所見的問題龐大,人的反應立刻是無能為力。也許他也再提醒耶穌他的要求無理,不如叫他們自己搞掂吧。事實上他們亦沒有義務要做此事。

3:安得烈常常都是一個引介者,他曾引介彼得去見耶穌,他今次又發現小孩,發現能呈獻的,雖然是很微小,小得他也不覺得是什麼,但他還是引介了。安得烈可能並未有想到要耶穌行神蹟,他就只是做他僅能做的。耶穌要試驗腓力,但安得烈卻仗義幫忙,這是他的超義務行為。

五餅二魚的神蹟

6:10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
6: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6:12 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
6:13 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耶穌做了什麼?

1。叫眾人坐下
2。拿起餅來,
3。祝謝
4。分給那坐著的人

關於「拿起餅來祝謝」這個行動,與舊約耶和華所設立的平安祭十分相似,參利未記七11—15:

人獻與耶和華平安祭的條例乃是這樣:他若為感謝獻上,就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並用油調勻細麵做的餅,與感謝祭一同獻上。要用有酵的餅和為感謝獻的平安祭,與供物一同獻上。從各樣的供物中,他要把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是要歸給灑平安祭牲血的祭司。為感謝獻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獻的日子吃,一點不可留到早晨。

利未記七11—15

參考滕近輝《基督的預表──七個七》中對平安祭的解釋:

平安祭預表基督使我們與神和好,平安亦是和睦、安息、和好、安靜等意義。所以平安祭預表基督成全了神人間的和好,使我們真正得著心靈平安。

當門徒面對千萬群眾時,主叫他們去供應眾人,你猜他們會否立刻感到很大壓力,忙亂,無助呢?

門徒的處境也是我們時常面對的處境。今日香港,政局動蕩,疫情爆發,我們很慌張做很多的事情去應對。個人方面,我們亦必定有做錯事的時候,所謂亡羊補牢,我有沒有試過越救越亡呢?更深層的不安是,我們和神的關係出現問題,我們更加不能因為自己做好事而與神修好,如果以為可以,其實係自欺,係偽善,因為我們總不能憑著義行去掩蓋我們無數的惡行。

耶穌親身示範平安祭,表明衪是祭司的身份,在人和神之間作和事佬。解決生命的深層問題所在,不在乎我們做什麼,而是耶穌基督做了什麼。五餅二魚的神蹟指向耶穌基督的捨己,救贖。耶穌邀請我們與神復和,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主裡面享真正的安息。所謂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財力權力,而是因為我們有真正的靠山,因為「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唯有那能把身體和靈魂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福音10:28)

接著,我們立刻要預告最後晚餐上的記載: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掰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馬太福音 26:26-28

有可能在耶穌設立聖餐時,門徒也會想起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如果把這個神蹟和聖餐的意義連結起來,我們就知道不單只十二門徒領受主的身體和血,而是這五千人所代表的全人類都要領受主的身體和血。這裡強調主耶穌自己的獻上就解決了全人類罪的問題,我們需要憑信心領受主耶穌的見証和為我們所作的。

然後,我們還知道神蹟所帶來的供應不單是僅夠,而有有餘,是足足十二籃的有餘。這是耶穌要叫眾人看見,經歷衪的供應,知道衪的能力。這神蹟明顯不是只解決當下的需要,而是長遠叫人紀念,使人有形有體地明白十架救恩中的一些深層意義。

眾人想強逼耶穌作王

6:14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
6:15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這個小段落只有一句對白
「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

是誰說的呢?
眾人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

「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是指《申命記》十八15所說的那位象摩西一樣偉大的先知。回顧約翰福音 5:46中耶穌對猶太宗教領袖說:「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可見猶太宗教領袖看見神蹟卻拒絕衪,但這平民百姓看見耶穌卻相信衪了,這是一個對比:因驕傲而小信,因窮乏卻能信。

而然,你認為耶穌對他們的信感到滿意嗎?
不,因為衪獨自退到山上

耶穌為什麼衪獨自退到山上?
因為他不想被人強逼他作王。百姓對這個彌賽亞的認識只在民族性的拯救,這無可厚非,耶穌沒有怪責他們,所以衪只是自己退避,因衪的時候未到。

你認為耶穌期望眾人對衪有什麼認識?
往後的經文將會處理這個問題

經文應用

讀畢經文,你認為自己是經文中的何人?腓力?安德烈?小孩?抑或眾人?為什麼?耶穌的說話和行為有給你什麼反省嗎?

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安德烈,也希望是安德烈。把自己僅有的獻上。我會覺得很微小,但常常盼望耶穌能用這些去祝福其他人。

另外,耶穌本來只是要試驗腓力,但安德烈願意主動牽涉其中,其實是弟兄姊妹間不分你我,行多一步。安德烈的行動也是一個禱告,這也是我很弱的一環。在排山倒海的難題前面,能夠與主,與弟兄姊妹同工,其實結果並不重要,能夠有份於神的榮耀中才是最美好的事。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作者: 凱楊

在香港長大的一個小小基督徒。自問是個普通的人沒有可誇口,但信在耶穌什麼都可能。在網絡大海中奉獻點滴文字,希望能祝福一些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