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谷 – 忠心的牧人

楊文輝(下稱楊氏),華人牧師,也是資深的神學工作者和作家。有一次,楊氏深受聖經以西結書卅四章6節所感動,因而改名為牧谷;那一節經文的內容是這樣的:「我(神)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崗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牧谷這個名字正反映他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成為一個尋找迷羊的牧者。

楊氏終年五十六歲,蓋棺定論,他是怎樣的一位牧者呢?筆者嘗試從三方面述說之。

尋找流離的羊

楊氏曾說他不願委身於單一教會或機構,只屈膝神下服事。他不待在四面牆內服事,也不被動等候羊來尋找他,卻主動尋找失喪的羊。他在《復和神學與教會更新》一書的序言中憶述1983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破裂時,他在辦公室聽到收音機報導市面出現混亂的情況,於是他很快便跑到銀行和超市,看見擠提和搶購,人的臉上盡是傍惶和恐慌的表情。往後數天,他嘗試尋找安慰這些無助市民的言論,可是在傳媒報章中找不到,甚至在教會講壇上也找不到,反之而來的竟是批評他們無知和製造混亂,楊氏不禁問:「教會服侍的對象是誰?是小民?還是自己的政治意識與良心?」從這點滴回憶與肺腑之言,我們看見楊氏願意坐而起行,走進羊群,然後在創傷和混亂之處細心察看,用心感受,以憐恤之心而回應之。

引導茫然的羊

在80年代,楊氏深感香港人面對香港前途問題心感傍惶,教會的回應顯得乏力,故他努力尋求新的方向,研究並提出「復和神學」,希望成為一幅能幫助牧者引領群羊的時代地圖。另一例子是在90年代,香港傳媒忽然流行起一股談靈論異之風,鬼怪捉邪的電影大行其道, 很多年輕人帶著好奇與靈界接觸,因鬼附而做成的悲劇多不勝數。當時高調回應靈異文化的牧者不多,楊氏當時卻為此而著急,寫成了《魔惑眾生-魔鬼學探究》一書,讓信徒可以有較整全的資料從基督教角度了解鬼魔的工作。這些都是眾多例子之一,說明楊氏責無旁貸地引導迷失的羊走在真道當中。

為羊而戰

為了回應困惑,引導群羊,楊氏一生花了大量時間做研究工作,當中要面對很多的挑戰。楊氏在《魔惑眾生-魔鬼學探究》的序言中憶述自己於海外留學時,曾於課餘時因興趣而研究魔鬼學,他形容自己越讀到有關的材料,便越感到有種「重量的黑暗」壓下來,使他害怕。在往後幾十年,他再也沒有接觸這個題目,甚至不敢與人討論。故此,楊氏後來願意克服這份恐懼,再次回到這魔鬼學的探究中,可以說是為群羊而戰,是勇敢的牧人。

總結

近代的香港可謂是個政治和文化都急劇轉變的地方,活在其中的香港人,即使是信徒也多有不安和茫然。人確實如羊在高山低谷中分散、流離。筆者相信神昔日、今日一直在說:「有誰為我去尋找呢?有誰為我去牧羊呢?有誰願意為羊捨命呢?」楊牧谷以他的一生證明他願意貫徹始終地回應召命,他以憐恤的心,克盡己任,排除萬難,活出一個忠心牧人的樣式,是可敬的,筆者也深信是神所讚許的。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作者: 凱楊

在香港長大的一個小小基督徒。自問是個普通的人沒有可誇口,但信在耶穌什麼都可能。在網絡大海中奉獻點滴文字,希望能祝福一些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