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世界歷史

曾經有一段時間喜歡讀維基的世界史,然後做筆記。這大概是一個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去速讀的世界史。


公元前4000年前

從新石器時代,講中國歷史起源| 楊照| 立場新聞

石器時代,其中馬雅的數學和天文相當突出。當時亦可能是中國三皇五帝的部族時代。而人類最早文明米索不達美亞在 4000 年前開始。

公元前3760年

猶太曆起始,定義為神造人的日子。之後古埃出現國家。

公元前2000-1600年

中國的青銅時代| 每日要聞

  • 青銅時代。希臘人類歷史另有青銅白銀。這也相應於中國的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啟廢了禹的禪讓制,開始了世襲制。
  • 約 1600 年前商朝,末代王帝辛,死後稱紂,他的殘忍成疑,或是後世人越描越黑

公元前700-100年

波斯

  • ‎波希戰爭第一回,馬拉松戰役,希臘以擺陣戰略以少勝多,報捷者跑了第一個馬拉松。
  • 公元前 400 年左右,斯巴達與雅典聯合挫波斯,但後斯巴達與雅典內閧,斯巴達勝過雅典,但霸權還是不穩。

古希臘

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征服為止。

古希臘哲學在複雜的社會背景和茅盾下形成,由關注自然科學,到以人為本, 到倫理思想

  1. 科學:探討萬物的起源
  2. 人本:探討絕對的真理
  3. 倫理:探討人生的意義

亞歷山大帝國是史上最大的帝國版圖嗎?

亞歷山大帝國不算很大,以殖民版圖來說,英國第一,接著是西班牙和法國;以連續彊土來說,蒙古第一;以全球人口比例和彊土來說,中國歷代王朝常常上榜,其次是俄羅斯、波斯、印度孔雀王朝等等… 一個大帝國的下場是什麼? 總是四分五裂! 亞歷山大帝國也是如此。

東方

與古希臘相若,公元前770-256乃東周與春秋-戰國時期。

  • 中國進入鐵器時代
  • 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
  • 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興起

約公元前5世紀~前221年:中國的戰國時期

  • 孔子:創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貴賤有序,親疏有別。
  • 孟子:人性本善,人禽之別
  • 荀子:人性本惡
  • 老子與莊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反智派
  • 管仲:法家 國君治國,重法制、講治術,倚權勢。

長城的建成:真是長達10000公里, 在秦, 漢, 明修築最大規模. 現今能見的部份多數是明朝的8000公里修築. 長城最後有參與戰爭是在193X年中日戰爭時.

約前563年-前483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

  • 大乘佛教: 普救, 漢傳, 多佛論
  • 小乘佛教: 個人修行, 一佛
  • 原來此前身可能是耆那教 – 無神, 認為宇宙是由極微 (色, 類似原子) 而來, 人還是以修行脫離煩惱矣

公元前99-公元後99年

耶穌基督從童貞女瑪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下受害,受死,埋葬,第三日從死裡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公元後100-900年

公元前202-公元後220 共四百年的東漢西漢,與羅馬各據一方為世界列強。

西漢有漢武盛世,昭宣中興,昭宣中興。國之盛衰在乎外交與內政之平衡。漢武時增加中央權力,後征討過度而國弱。在中興時則為有效守業,後來王帝都是好色墮落而被奪位。

東漢持續有外戚官患之爭,幾個王帝英年早逝。黃巾之亂,朝庭下放兵力,最終發展成三國頂立。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朝代更迭速度很快,並存在有多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外族入侵北方大融合,是為五胡十國及北魏。

與此同時,歐洲是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此時成為國教,對西方造成極大影響。

大約在公元四世紀,波斯先知摩尼創立摩尼教。摩尼教認為,光明與黑暗對峙。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誠的信仰和嚴格的戒律獲得靈知,回歸光明世界。摩尼教受到其他宗教逼害,今日在波斯已經完全消失。在歐洲受基督教攻擊,在10世紀後漸趨沒落。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後稱「明教」。

590年,隋朝完成中國的大一統。隋朝的漢族為胡漢融合的新漢族,其氣質較諸前代更為寬宏,且更富於創造性。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並緒,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包容的朝代。

611年,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初時被麥加多神教反對和逼害,後穆征服麥加。穆罕默德生前並未指示其繼承人的產生方式,伊斯蘭教世界在哈里發的人選問題上不久即發生分裂。奧米亞家族後來建奧米亞王朝(白衣大食),往後又有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直至元朝(1258年)。

目前伊斯蘭教分為什葉派(10-15%)與遜尼派(85-90%),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並爭論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2009年,世界人口中的穆斯林約12億至15.7億,約世界人口68億的23%。哈里發(Caliph)是伊斯蘭世界宗教與世俗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

公元後1000-1200年

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

1054 年, 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東正教從羅馬天主教會分出來。東正教源於第三世紀的君士坦丁一世,羅馬天主教則聲稱源至彼得。我個人認為是羅馬天主教教皇專權,並與東方(西面拉丁與東面希臘)在傳統禮儀上起分歧,導致這次分裂。

十字軍遠征

11-12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歐洲中世紀史》:「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

起源:11世紀的歐洲正處於克呂尼運動(修道主義)的高峰期,宗教的思想觀念深入骨髓,當時西歐也正處於長期的荒年,人們瘋狂地相信《啟示錄》中提到的末日已經來臨,「世界末日之時,西方皇帝會在耶路撒冷加冕,並與反基督的異教徒在那裡戰鬥」的傳言在歐洲各地到處散播。在這種壓力下,一種強烈的「贖罪」與「修來世」的意識成為當時的社會時尚,此刻的朝聖被教會賦予了新的含義,即朝聖本身也是一種補贖,後來更演變為去聖地進行「聖戰」(收復由穆斯林統治的耶路撒冷)成為一條便捷的贖罪途徑,對於窮苦又無援的民眾來說,朝聖或到東方去「聖戰」也是他們改善命運的出路。

影響與結果:第一次十字軍由西歐封建貴族騎士們在西亞建立了短暫王國,耶路撒冷王國僅維持了88年,但是十字軍東征卻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包括(猶太人、東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帶來了深重災難,伊斯蘭世界無復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強大直到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崛起。數次大規模軍事動員也使西歐各國人民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教廷和封建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並使日後東方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互相對立加劇。與此同時,十字軍東征帶動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不少商人從中變得富有,他們開始贊助畫家和建築家,令更多人成為畫家或建築家,間接影響了歐洲文藝復興的開始。

公元後1201-1300年

13/14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及黑死病揉淪歐洲

公元後1301-1600年

文藝復興

一般相信源於義大利

文藝復興四大經典繪畫風格與技法|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源起: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里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思想 — 人文主義:

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

意義及影響:

  • 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
  • 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
  • 帶來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
  • 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
  • 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
  • 是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公元後1601-1700年

17世紀: 宗教改革 — 待補

公元後1701-1900年

啟蒙時代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敢於求知,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影響

  • 從君權神授到共和體制
  • 民主啟蒙與人權
  • 科學革命取得建制化及權威化的成果
  • 牛頓的宇宙觀改變地理製圖工藝及方法,逐漸移除地理神話

工業大革命

世界上的工業革命是如何引爆的?

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其他促進工業革命發展的要素

  • 封建制度的結束,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規模的市場
  • 新航路托展殖民地,殖民地發展世界貿易,世界貿易帶來需求
  • ‎銀行與融資體制的出現帶來發展科技的資金

影響

  • 都市化的現象及都會區的出現
  • 在商品經濟下利己的生活習慣里,更多人追求個人的幸福,而非來世的幸福或集體的利益。
  • 中產階層出現, 他們對民主政治的參與感興趣。
  • 工人階級出現, 他們悲慘的生活及工作環境也逐漸為人重視,許多的慈善機構於是成立
  • 勞資雙方也就是所謂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對立。如1811年,一個名叫盧德的英國工人搗毀機器,從而引發了反對機械化的盧德運動。馬克思為首的左派學說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衍生出了共產主義的思想。
  • 革命思潮洶湧,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後來歐洲社會的穩定進步。

馬克思主義 — 待補

公元後1801至今

浪漫主義

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1870-1914 第二次工業革命

電燈發明, 電力應用, 電話, 氣車, 飛機等相繼出現

1945 至今 第三次工業革命

  • 電腦, 電子, 自動化, 原子能, 航天, 生物工程
  • 工人需求減少, 服務業需求增加

好明顯係有頭威無尾陣吧!其實是因為近代史的資料太過龐雜,要壓縮成筆記實在是有心無力,因此也沒有動力繼續下去了,我始終不算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吧!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作者: 凱楊

在香港長大的一個小小基督徒。自問是個普通的人沒有可誇口,但信在耶穌什麼都可能。在網絡大海中奉獻點滴文字,希望能祝福一些人。

發佈留言